柴胡Chaihu

柴胡——伞形科Umbelliferae.

经文

茈胡,味苦平。治心腹,去肠胃中结气,饮食积聚,寒热邪气,推陈致新。久服,轻身明目益精。一名地熏。

柴胡入药,首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原名“茈胡”。“柴胡”一名,则始见于宋·苏颂等编撰的《本草图经》:“柴胡,生弘农山谷及冤句。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谓:“茈胡生山中,嫩时可茹,老则采而为柴。”故有茹草和柴胡之名。

本经要义

茈胡:“茈”,zi音紫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茈,茈草也。”茈草,即紫草,一名“藐”。《广韵》佳韵:“茈,茈胡,药。”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草部·茈胡项:“茈字有紫、柴二音;茈姜、茈草之茈皆音紫;茈胡之茈音柴。茈胡生山中,嫩则可茹,老则采而为柴,故苗有芸蒿、山菜、茹草之名,而根名柴胡也。”

心腹:指胸腔、腹腔内脏器受病邪所伤。

肠胃:指胃、肠道。

心腹肠胃:泛指胃、肠、肝、胆、胰等疾病,柴胡常用于治疗以上各部位所产生的疾患。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(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人参三两,甘草三两,半夏半升,生姜三两,大枣十二枚);大柴胡汤[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芍药三两,半夏半升,生姜五两,枳实(枳壳)四枚,大枣十二枚,大黄二两];四逆散[柴胡、炙甘草、枳实(枳壳)、芍药各十分];龙胆泻肝汤(龙胆、柴胡、栀子、木通、车前子、当归、生地黄、甘草、泽泻、黄芩)等。

结气:“结”,气结,即“气滞”。“肠胃中结气”就可以用柴胡来治疗。柴胡最擅长疏肝解郁。柴胡归肝、胆经,为疏肝解郁要药。凡胃肠道气滞之胁肋疼痛,可选用四逆散来治疗。对于“按之心下满痛”,为少阳阳明合病,为大柴胡汤证。治疗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胰腺炎等最为常用。

心腹肠胃中结气:即指无形的邪气,又指包括痰饮、瘀血等有形的实邪,亦包括“饮食积聚”。

寒热:①指恶寒发热症状的简称。②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。辨别疾病的属寒、属热,对确定治疗方案有着重大意义。“寒者热之”“热者寒之”,是立法、处方、遣药的重要依据。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:阳胜则热,阴胜则寒。

邪气:一般指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淫和疫疠之气等从外侵入人体的致病因素。

寒热邪气:此条“经文”,急指寒邪或热邪所致诸证,也指邪入少阳而表现为寒热往来。无论寒邪、热邪,其入侵部位均在少阳,即可用柴胡来治疗。

推陈致新:“陈”,即陈、旧、陈腐之意,指体内陈旧之瘀血,痰饮等;“新”,即新生之意,气血精微物质。“推陈致新”,应理解为祛邪以扶正。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中有柴胡“推陈致新”的典型病案。

轻身明目益精:柴胡配伍补益肝肾之药,以治疗肝肾不足、目睛失养之视物昏花等,故而轻身明目益精。

药物解读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年版一部收载:柴胡,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.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.的干燥根。

性微寒,味辛、苦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

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用于感冒发热,寒热往来,胸胁胀痛,月经不调,子宫脱垂,脱肛等。

柴胡“推陈致新”的典型病案

一人年过四旬,胁下焮痛,大便七八日未行,医者投以大承气汤,不效,大便未通而胁下之疼转甚。其脉弘而有力,知系肝气胆火恣盛也,投以拙拟金铃泻肝汤加柴胡、龙胆各四钱,服后须臾大便痛下,胁痛顿愈。审是,则《神农本草经》谓“柴胡主肠胃中饮食积聚。推陈致新”者,诚非虚语也。且不但能通大便也,方书通小便亦多有用之者,愚试之亦颇效验。盖小便之下通,必由手少阳三焦,三焦之气化能升而后能降,柴胡不但升少阳实,兼能升手少阳也。

金铃泻肝汤(张锡纯):川楝子五钱,生乳香、生没药各四钱,三棱、莪术各三钱,甘草一钱。水煎服,治胁下焮痛。

拓展阅读——药材鉴别要点

北柴胡习称硬柴胡,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,长6~15cm,直径0.3~0.8cm。根头部膨大,顶端残留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,习称“扫帚头”,根呈圆柱形,下部分枝。上粗下细,状如鼠尾;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,具纵皱纹、支根痕及皮孔。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纤维性,皮部浅棕色,木部黄白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
南柴胡习称“软柴胡”,根较细,圆锥形,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,习称“扫帚头”。根较细,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。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,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。质稍软,易折断,断面略平坦,不显纤维性。具较浓的败油腥气,味微苦、辛。

拓展阅读——饮片鉴别要点

柴胡饮片呈不规则厚片,外表皮黑棕色至浅棕色,具纵皱纹和支根痕。切面淡黄白色,纤维形,质硬,气微香,味微苦、辛。

拓展阅读——中药材形状鉴别术语

扫帚头指根及根茎类药材顶端之纤维性毛状残存叶基,形如扫帚。

拓展阅读——柴胡经典方剂

1.《伤寒论》小柴胡汤柴胡半斤,半夏半升,甘草三两,黄芩三两,人参三两,大枣十二枚,生姜三两。

本方为治疗少阳证的基础方,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剂,临床上用于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默默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口苦,咽干,目眩,舌苔薄白,脉弦等。

现代临床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感冒、流感、慢性肝炎、肝硬化、急慢性胆囊炎、胆石症、急慢性胰腺炎、胸膜炎、急性乳腺炎、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少阳证候者。

2.《金匮要略》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半夏半升,生姜五两,大枣十二枚,芍药二两,枳实四两,大黄二两。

本方为小柴胡汤去人参、甘草,加大黄、枳壳、芍药而成。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而成。功在和解少阳、内泻热结,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代表方剂,主治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呕吐不止,郁郁微烦,心下痞满,大便不解,苔黄、脉弦数有力者。现代中医常用本方治疗急性胰腺炎、急性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少阳阳明合病等,尤其对急性胰腺炎独具疗效。

3.制方 柴胡同芍药、甘草、枳实(枳壳),名四逆散,治胸胁痛,四肢厥冷。

柴胡同人参、升麻、黄芪、甘草、当归、白术、广皮、生姜、大枣,名补中益气汤,治疗劳伤倦怠。

柴胡同芍药、牡丹皮、栀子、甘草、茯苓、白术、广皮、当归,名逍遥散,治肝胆郁火。

喜欢本篇文章的话,记得分享到朋友圈哦!

整理:黄兴张德鸿

“本文摘自祝之友主编《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——从形味性效到临床》,人民卫生出版社,”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zhaodahuang.com/jzdhcd/95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