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桂芬蔚县黄糕
蔚县黄糕 文/李桂芬 到蔚县,看过了打树花,登过了小五台山,也欣赏了蔚县剪纸,但是,如果没有吃一顿蔚县的黄糕,那还是算白来了一趟。 一个外乡人在蔚县说蔚县黄糕,实在是不知轻重,但我还是想说说,因为我吃过。 糕在坝上地区也是常吃的食物,而吃蔚县黄糕却是第一次,是在阳原化稍营。那天中午下了班车,就在站点附近,有一家玻璃窗户上写着“蔚县黄糕”的招牌。原只是听人说过,所以想试试到底是不是好吃。那顿饭小儿子吃得不是很高兴,一个劲地说,妈妈,你这是要的啥饭呀?但给我的感觉确实是爽口、筋道。因而每次从化稍营回家,都要带些蔚县的糕面来。 黄糕是一种汉族地方性糕类食物,盛产与河北张家口阳原、蔚县、尚义一带。黄糕,是用黍子去皮——俗称黄米,磨成面粉为主要原料,用水拌成面团状在锅里蒸制而成。黍子是单子叶禾本科作物,一年生草本植物,生长在北方,耐干旱,叶子细长而尖,叶片有平行叶脉。 秋天,黍子成熟以后,收到打谷场上,农家人会精心挑选黍种,把秸秆高低适当,品相周正,颗粒饱满,颜色鲜亮的黍子挑选出来。对黍种的制作也很特别,要求极高,不同于一般食用的黍籽。农家人把选出的黍种打成小把,用簸箕的舌头把黍籽刮下来,另行存放,进行晾晒,作为来年的黍种。一般食用的黍籽则是把黍子铺在打谷场上,用碌碡碾压获得黍籽。黍种如果经过碾压,来年种植时会出现很多“糜子”或“糜蛋”,这样会使黄糕的颜色变黑,减少产量。农家人如果对自己的黍种不满意,会打听哪家的黍种好,筋道,味正,软硬适中,而后进行调换黍种。 黍子的播种时间不易早也不易晚。种植早了,黍子结籽少,产量低。种植晚了,不能完全成熟,影响黄糕品质。黍子的最佳播种时间在夏至与小暑之间,最早种植时间是夏至,俗称“顶至黍”。 黍子播种时,深浅要适宜。深了,黍种发芽后,由于黍芽柔弱,难以钻出土面,憋死在土里。浅了,会因水分的流失难以发芽。黍子的最大天敌就是暴雨,因为黍子种植时间特殊,发芽出土时恰恰是小暑与大暑之间,如果遇到暴雨,暴雨冲起的泥土会灌在黍子芽的中间,黍子便再也不能生长,俗称“灌耳”,出现这种情况农家人就得重新播种了。黍子长到二寸左右,开始间苗,选择健壮的苗留下,拔去多余的黍苗,苗间距约在三寸左右,不易太密,苗密会影响黍子“蹲茬”。黍苗不“蹲茬”就是独杆儿,产量大减。也许因为黍子之娇嫩,需精耕细作,所以吃的时候才更有风味。 黄糕制作的时候,对水质要求较高。不同的水质会影响黄糕的质量,在蔚县有“村东软筋村西硬”之说,就是说不同的水做出的黄糕质量相差很多。 制作时用温水把糕面拌成块状,用手掌来回揉擦、捏碎,直到不粘手不沾盆为止。将拌好的面块均匀地撒在铺好笼布的笼屉上蒸,微火2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。如果蒸的糕面比较多,就开着锅盖,一边撒一边蒸,熟一层撒一层。蒸熟之后,将出锅的糕团倒置盆中,双手在冷水中浸泡后,用双拳左右交替使劲捣,用手掌来回揉,这就是搋糕。搋糕讲究,一定要趁热搋,所以搋糕的手要不停地在冷水中浸泡,但不能把冷水带入糕中,否则黄糕会变得酥软没有筋道。搋到黄糕既不沾手也不粘盆的时候即可,再给糕面上刷一层麻油,此时,黄灿灿、油亮亮、热乎乎的黄糕就呈现在你眼前,馋得人直流口水。 蔚县黄糕的吃法也有好多种,这个没有约束,依着自己的口味,咋吃的舒坦咋来。有喜欢凉菜泡糕的,有喜欢热菜泡糕的,有人喜欢用新鲜蔬菜,也有人喜欢吃干菜。比如我们单位以前的大师傅,人家就喜欢用豆面粉坨泡糕,当然有人说用鸡爪子泡糕,那就是赖菜一道了。 蔚县、阳原一带的人都爱吃黄糕,一方面它口感好,另外它和莜面一样难消化,老百姓中午饱吃一顿黄糕,下午干活到日落西山也不觉得饿。一些在蔚县、阳原一带长期生活的外地人也越来越爱吃这口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变迁,现在的80、90后们却不会也不爱吃黄糕了,并且美其名曰:“要嫁就嫁灰太狼,要吃就吃油炸糕”,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 蔚县人爱吃糕,就像坝上人爱吃莜面一样,已经是一种对故乡饮食文化之眷恋的情结,三天不吃就觉得饭菜无味。多年漂泊在外的人回来后,一进门总是先想吃顿黄糕,以解多年的思乡之情。临走时也要带点糕面,同时带些家乡的土,做糕时用土和外地水掺在一起过滤一下,不然蒸不熟。 蔚县糕筋道,吃时铲一块放在菜碗中,用筷子拌成小块,就些菜,放入嘴中嚼菜不嚼糕咽下,不然就会嚼出甜味,不好下咽。一般外地人吃东西讲究细嚼慢咽,可在这里却施展不开了。关于糕筋道在当地还有个故事:说一妇女正满头大汗地搋好了糕,突然孩子哭了,又忙去哄小孩,这时家里的大黄狗闻到了糕香,跑进来叼起就往门外跑,妇女一看,急忙用斧子在门槛上将拉成线的糕砍断。家里的一段缩回了盆中,外面的缠到了狗嘴上,烧得狗满院乱跑,最后窒息而死。 这当然是个笑话,但蔚县的黄糕在坝上坝下都是享有盛名的。蔚县人吃糕很讲究,平时吃的是黄糕,俗称面性糕。一般干体力活的人中午都愿意吃这个,这是因为糕不容易消化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耐饿。在坝上坝下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“三十里的莜面,四十里的糕,吃上点荞面饿断腰”,充分说明了糕在民间的地位。 关于吃糕之寓意,坝上坝下都广为流传。比如,家里人外出前做点糕大家吃以祈平安;孩子出外求学吃点糕以祈高升;家里有贵客来时,总要做点炸糕奉上以表敬意。吃糕表达祝福最多的是办喜事了。结婚前几天为下营(也就是坐小席),准备结婚的人要坐半升子,半升子里面放的就是面性糕,以祈高升之意。第二天早上,男女双方都要吃糕,以祈有高的地位,中午的宴席上必有炸糕,以表高朋满座。 品味蔚县黄糕,品的不仅仅是一种美食,若是你再到了蔚县,切记要饱饱地吃上一顿蔚县黄糕,才算真真的不虚此行! 作者简介: 李桂芬,女,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人。爱好写作,愿与文字为伴,张家口作家协会会员。九十年代曾在《张家口日报》发表小小说,近期作品散见于《范阳文丛》《长城文艺》《张家口晚报》《尚义文化》《张北文艺》《沽源文艺》《现代散文网》等。 雪绒花原创文学专题: 雪绒花原创文学同题诗会 雪绒花原创文学月度感言 雪绒花原创文学作家推荐: 熔岩|周绍明|李凤梅|张少永|张帅|王立芃|郭晓燕|胡美霞|祁荣|王海英 投稿要求:小说、散文限字内,优秀稿件可以适当放宽;诗歌要求一次投稿3-5首(或50行)以上;稿件必须原创首发,杜绝抄袭,文责自负。能提供与诗文内容相契合的配图者优先选用;文章请用word或wps文档,以正文+附件的形式发送;图片或照片请用JPG的格式单独以附件的形式发送,同时,请发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及个人清晰生活照片一张。投稿请一律按要求格式发到投稿邮箱,同时请加主编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zhaodahuang.com/jzdhsj/9784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最新食谱目录,多道美味做法,喜欢哪
-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