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里都是关于“吃”和“关心”的故事

今年夏天有4个伏天,烧烤模式下,冰镇西瓜当然是梦寐以求的消暑良品。不过,吃西瓜的时候,多数人都希望籽越少越好,以至于人们培育出了“三倍体无籽瓜”。

可见,吃和“懒”,才是人类科技进步最大的推动力!

但是如果“懒”得话,那我们平时爱咔叭咔叭嗑的西瓜子是咋整出来的?

记得之前有人说无骨鸡爪是人啃出来的,难道说西瓜子是一家一户收上来的?额,可是为啥我平时吃西瓜的时候没人来敲门呢?

当然没人敲了,你吃西瓜吐籽的时候,人家专门的籽用西瓜正在茁壮成长呢!术业有专攻

所谓术业有专攻,在西瓜家族里,有一个派系世代相传的就是无籽的基因。它们叫籽用西瓜,又叫籽瓜,是西瓜的一个变种。要是拍个西瓜题材的动画片,籽瓜的角色估计是特警或黑帮。因为它们的特点是长得比较结实,需要拳打脚踢才能弄开,所以又叫“打瓜”。

籽瓜按瓜子壳的颜色分为红籽瓜和黑籽瓜,按瓜子大小又可以分为大片、中片、小片。目前中片黑瓜子是市场主流,大片瓜子或红壳瓜子是小众品种。三百岁的中国籽瓜

我国是籽瓜种植最多的国家,也是籽瓜的发源地。

其中红籽瓜的历史很悠久,最早的史料记载可以追溯到年江西省信丰县的栽培史,想想也有多年的历史咯。黑籽瓜的历史记录则晚了一个世纪,史料记载年在甘肃省皋兰县有种植。

国内的黑籽瓜品种基本上都是陆续从甘肃中部传过去的。国外黑籽瓜主要产地是泰国,但其实也是年前后从甘肃引进的籽瓜品种。籽用西瓜的挑战改革开放之前,我国籽瓜种植面积相对较小,主要集中在甘肃兰州附近,以及内蒙古个别地区。但由于以旱地种植为主,且种植密度较低,西瓜子的平均亩产也只有60公斤左右。

改革开放以后,籽瓜种植区扩大到甘肃河西、新疆垦区和内蒙古河套的灌溉农业区,平均亩产也迅速提高到公斤以上。随着高效化肥、地膜覆盖滴灌技术和其他农业技术的应用,目前旱地平均亩产也已达到公斤。灌溉种植区可以达到公斤,有的优良品种可以达到公斤以上。

但籽瓜和西瓜一样,对土壤肥力消耗很大,一般收过一茬后,需要让土地休息一段时间。这对于大规模连片种植的地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

为了提高农田生产效率,农业技术人员发展了间作(同时播种)和套种技术(不同时播种)。比如籽瓜和棉花、毛豆、玉米、高粱、葡萄等作物配合,可以提高土地产量,增加农民收入。

我们吃的瓜子咋来的?

以绿皮黑籽瓜为例,一般要等瓜皮变黄才能采摘,后熟15天左右再掏籽,可以采用手工或机械化自动掏籽。

机械化作业时需要先将田里的籽瓜排成一列一列的,然后用拖拉机拉着取籽机作业。

取籽机上有一个布满铁签的轮子,顺着一列籽瓜开过去,就像牙签扎小番茄那样将籽瓜吞进机器的肚子。

机器会把瓜子吐进旁边的口袋,而切碎的瓜皮、瓜瓤和西瓜汁就扔在地里沤肥了。

掏出来的瓜子要直接晾晒,因为如果用水洗,会导致瓜子颜色变浅,外观品质下降,你就不会买了嘛。

晒干之后,被加工厂收购,加调料煮制或炒制,就成了你磕的瓜子啦!

看完有没有觉得长见识了?那还不赶紧自觉点赞!---------------

思考题:

答案是:

额...竟无法反驳!

食品安全博士钟凯,更多内容欢迎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
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zhaodahuang.com/jzdhjg/8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