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白粉病病毒病防治方案
近日在阿勒泰地区随机查看了数十块南瓜地,7月2日前后发现病毒病、细菌性叶枯、细菌性角班、炭疽病等病害混合发生,且病毒病及细菌性病害发生严重,7月4日后白粉病开始发生,目前为止所查看各地块发病严重。 南瓜白粉病是南瓜发生最普遍而严重的一个病害,南瓜是瓜类白粉病中受害最大的一种瓜类。主要危害叶片,被害叶片表面多被白粉状物覆盖,致光合作用明显受阻,严重的叶片枯黄乃至焦枯,影响南瓜结实。叶片受害后,开始在老叶上生白色圆形粉状斑点,以后扩大成片,向上部叶片蔓延,严重时白粉呈灰色,叶片枯黄,在病斑处出现许多黑褐色小黑点。 南瓜白粉病发病条件: 在高温高湿与高温干燥交替出现时发病达到高峰,同时在尿素等氮肥施用较多、种植过密、潮湿的田块容易发病或发病较重。生产结束后病菌在老株和病残体上越冬。 发病时间:就团,团,团每年发病时间都在7月1日-5日左右开始发病。因此建议7月1日前做好白粉病的预防。 农业防治: (1)选用抗病品种,引进具有较强抗病性品种,与本地主栽品种轮换种植; (2)清理田间的上茬植株和各种杂草,以减少白粉病的中间寄主; (3)合理密植,保证适宜 (4)瓜农之间尽量不要互相“串地”,避免人为传播; (5)发现病蔓、病果要尽早在晨露未消时轻轻摘下,将其装进袋烧掉或深埋。 药剂防治方案: 发病前:50%硫磺?三唑酮(秀芬宁)g/亩+75%百菌清倍液喷雾,每7~10天喷1次.连喷2~3次。 发病初期:43%戊唑醇(真牛)-倍液+25%丙环唑(秀特、格治)-倍液喷雾,每7~10天喷1次.连喷2~3次。 发病严重时:50%醚菌酯(朗怡)-倍液+25%丙环唑(秀特、格治)-倍液喷雾;每7~10天喷1次.连喷2~3次。以上药剂注意交替使用。 南瓜病毒病 此病由黄瓜花叶病毒(CMV)、甜瓜花叶病毒(MMV)和烟草环斑病毒(TRSV)等多种病毒侵染所致。 当温度高于30℃时,染病植株才表现受害症状。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迁飞和繁殖,易诱发此病流行。 主要表现为: 1.花叶型: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斑驳,叶片成熟后叶小,皱缩,边缘卷曲。果实上表现为瓜条出现深浅绿色相间的花斑。 2.皱叶型:多出现在成株期,叶片出现皱缩,病部出现隆起绿黄相间斑驳,叶片边缘难于开展,同时叶片变厚、叶色变浓。 3.蕨叶型:南瓜植株生长点新叶变成蕨叶,成鸡爪状。果实受害后果面出现凹凸不平、颜色不一致的色斑,而且果实膨大不正常。 防治要点: ①种子处理: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~4小时,后在10%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播种;或用55℃温汤浸种40分钟后,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,晾干后催芽播种。 ②加强田间管理:适时播种,合理肥水,培育壮苗。农事操作中,接触过病株的手用肥皂水洗后再进行农事操作,防止接触传染。 ③及时防治传毒媒介昆虫:在蚜虫、粉虱、蓟马发生初期,及时用药防治,防止传播病毒。 药剂防治方案: 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,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杀蚜剂施用防效更佳。 病毒抑制剂可选用氨基寡糖素倍液,生长促进剂可选(0.01%芸苔素内酯)天丰素~倍液等,杀蚜剂可用(印楝素)伏歌20ml/亩,每隔7~10天一次,连续防治2~3次,注意交替用药。 赞赏 |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zhaodahuang.com/jzdhjg/903.html
- 上一篇文章: 成都好吃嘴最爱的52家苍蝇馆子,全都吃过
- 下一篇文章: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96个密押考点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