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 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4344169.html
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《诗经》中的这几句名唱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此情此景,说的正是寒秋中的苇丛。全世界凡有水的地方,从不乏芦苇身影。无需栽培,生命力极强,繁殖速度极快。一年生,年年生,一处旺,处处旺。不知不觉间,水塘变苇塘,湖泊变苇荡。

四十年前插队,村东一里地有水库,水库大堤北侧,一条入库小河,河边芦苇丛生。夏日炎炎,蝉鸣呱噪,夹堤杨柳,满地铺荫。最诱人者,还是苇丛中成片的鸟鸣。闻其声不见其形,苇子又高又密,层层叠叠,隐藏了无穷神秘。

打小就知道,那“嘎嘎吉,嘎嘎吉”,不知疲倦的苇塘歌手,俗名苇扎子。苇扎子学名苇莺,个头小巧,体色暗褐,精力充沛,性情活跃,整日在苇丛中蹦来蹦去,没几分钟老实的时候。故而,知其名,闻其声,难觅其形。

直到那年去东北嫩江观鸟,才初次见识苇莺的庐山真面目。荒芜苍凉的沼泽地,水泡子相连。晨起,苇莺的鸣叫声震耳。循声靠近,那鸟并不怕人,数步之遥,竟冲着人,炫耀式地大喊,就站在苇子尖上。这是黑眉苇莺,苇莺家族中的其中之一。

宣示领地?吸引配偶?苇莺叫起来,十二分的底气

其实京城内外的水面,只要芦苇成气势,处处可闻苇莺叫。不过城边的苇莺过于机警,属“收音机”的,许听不许看。人稍有靠近,鸟不叫了,蒹葭苍苍,何方寻觅?还有一条,苇莺属夏候鸟,白露为霜的季节一到,早飞往南方越冬去了。

南方的苇塘不仅有苇莺,还有北方极少见的鹪莺。在鄱阳湖干涸后的湖滩上,曾邂逅小群纯色鹪莺。那鸟实在太小,太不起眼,若无行家指点,难免失之交臂。话又说回来,只要相识,对苇塘中的动静格外留意,发现鹪莺的几率便大大提高。拍到了鹪莺,拍实了鹪莺,还额外抓到了一张小飞版。

鹪莺也是苇塘鸟,南方常见,北方很少

苇塘里的鸟,不仅仅苇莺、鹪莺。出乎意料,还有“鸟中熊猫”,震旦雅雀。震旦雅雀比苇莺略壮,性情却比苇莺安静得多,尽管活泼好动,但未见大声喧哗,十分警觉。人类声响靠近,立刻“雅雀”无声,迅速消失在茫茫苇海中。

低调生存,“默默无闻”,隐身到连土名都没有。也就是说,最接地气的老百姓,也没几个见过的。年,鸟类学家根据采集到的标本,命名为震旦雅雀。古印度人称华夏为震旦,而此雅雀主要生活在中国东部及东北部,故称震旦雅雀。数量稀少,习性隐蔽,几近濒危,故有“鸟中熊猫”之称。

物以稀为贵。随着知名度的提升,人们对震旦雅雀的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jizhaodahuang.com/jzdhtp/8142.html